2015年是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年。各学院、部门根据董事会、校领导的指示,围绕人才培养质量开展了各项有效工作,在教书育人、管理育人、服务育人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。我们要进一步坚持“以人为本,育人育能,德育为先,教会做人”的办学理念和“综合素养、创造能力、高尚人格”的培养目标。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。
一、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
1.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。加强组织领导,科学制订试点方案,联合有条件的企业,共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,重点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。
2.加强重点和特色专业建设。开展专业建设新三年行动规划,从校内实训基地、师资队伍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、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推进专业建设,同时,加强招生人数较多的《护理》、《药学》、《会计》等专业建设,加大人力、财力、物力的投入。进一步形成震旦专业特色,
3.加强市级“教学名师”“教学团队”“精品课程”的建设,争取更多的分布合理的教学成果。
4.继续深入开展“综合素养为基础、职业能力为本位”的双证培养模式。修订2015年教学计划,要对接最新职业标准、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,紧贴岗位工作过程,更新课程内容,调整课程结构,深化多种形式的课程改革。
5.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建设。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,加强操作技能、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,改进教学方式。同时,通过多媒体仿真信息化方式软件推进课程教学和教学方法的创新。
6.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办学(技师学院)建设,各学院寻找1-2个大中型企业为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度合作伙伴,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的衔接。
7.提高教学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水平,积极组织以展示技术技能成果为中心的校第四届科技节,提升科技竞赛水平,以赛促教,以赛促学,鼓励创新,提高学生职业能力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术技能比赛和职业技能考证,提高考证率。全力组织参加上海市教委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 《上海市“星光计划”第六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》。争取有关项目能够获奖,扩大震旦社会影响力。
8.加强日常教学管理质量,根据不同专业教学要求和课程特点,推行项目教学、案例教学、情景教学,运用启发式、讨论式、参与式等教学方法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。完善学生学业评价制度,改革考试方式,对职业能力的关键课程可采用反复训练、多次考试的办法。同时,严格考场纪律,杜绝作弊现象。坚持和完善巡课和听课制度。9.推进中高职贯通工作,努力建设中、高职、应用性本科职业教育一体化的教育体系。
二、要坚持人才强校,加强师资队伍质量
1.全校树立人才强校战略观念,主动适应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常态,千方百计培养、引进专业带头人、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,形成合理的教师梯队,着重招聘重点专业、特色专业及招生人数多的专业教师,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。
2.加强师资培训。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,积极组织青年教师申报国内外访学和进修。做好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申报和结题工作。强化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工作。组织双师型教师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证,争取双师型教师比例再提高10%以上。
3.制定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。根据目前各类人员岗位责职,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责任制,辅导员岗位责任制和行政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,建立全员、全程、全方位育人格局。
三、要树立服务育人思想,提高管理质量
1.树立服务育人思想,开展“要我做”和“我要做”大讨论。通过按工种、分班组的培训学习,明确岗位责职,发扬敬业精神做好本职工作,提高后勤保卫服务质量和水平。继续做好开源节流工作,落实节能、节油、节电、节水责任人,继续加强食堂价格稳定,提高就餐的满意率。继续抓好校园卫生健康教育,开展防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,开展节水型校园建设。
2.推进平安健康校园建设,做好维稳工作。
3.进一步加强财务工作。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财务管理,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。严格执行“收支两条线”和审批管理规定。建立各学院、部门会计账户制度,全面、连续、系统、完整地反映会计要素的变动情况,为学校开展预结算做好准备。用好政府专项扶持资金,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,加强监督审查和绩效评价制度,确保经费使用规范性。
4.进一步推进图书馆和档案室工作。图书馆是育人的重要阵地,图书馆工作要深入教师、学生、了解教育教学的急需,更好为专业建设提供图书和电子信息资料。同时,加强院档案室工作,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,推进部门立卷工作。5.推进信息化建设。进一步提高网络稳定性,完善校内一卡通的运行和开发利用。进一步开发利用教育系统软件。重点做好建设校园无线局域网,建设文档管理系统。
(文/院办)